清真国际快讯

切实掌握一带一路机遇

时间:2016-06-01 15:13:00

自张德江访港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本港各方参与的兴趣上升,最难得及少见者是港府亦积极行动,正筹建有关工作的办公室以强化推动。在这方面及早行动实有必要,对所涉及的多种议题也应予探讨。

掌握内地与沿线合作取向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指先要找出有什么具体机遇和能做些什么,港府亦准备与外国政府商谈双边或多边经贸协议。这种取态与一贯的「大市场、小政府」思路大有分别,反映了新的「适度有为」方针:找出可行途径制订行动规划,再设计推动政策及具体落实项目,及引导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由之路,可幸者是香港已循此方向起步。然而任重道远,前路未必平坦易走,行程也未必一帆风顺,最重要者是要有远大眼光及坚毅意向,再加上科学及积极的探索精神,则终将有成。必须注意者是此乃长期发展事项,须经长时间努力方可见功,并非可用于解决当前经济下行之困者。在较差的宏观及国际环境下起步,更需各方鼎力合作坚定信心,从长远着眼以竟其成。

为做好政策推动工作,必须从市场需求、本港长处及导向策略等三方面着手,形成三维全方位包抄网络。首先,要掌握内地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主要合作取向,和由此衍生的具体项目,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机遇及行动部署。「一带一路」有高度的灵活性及可塑性,故堪称无所不包海量无边。一是丝路发展可对接各国的发展所需,包括中东的东向策略、欧盟的投资计划、英国的北部发展计划等等。二是内容同样广阔无边,有基建、产能、科技、农牧资源、船务业等各方面的合作,还有要素及人文交流等,应有尽有,可各取所需,各适其适。三是合作形式多元不拘一格,可有双边、多边的各种不同层次协议,包括自由贸易、投资协议及建立经济走廊、产业园等,合作程度可多可少可高可低。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介入自然也是多样化的,允许各行业以不同形式参与,无论个人、团体及大小企业等均可分一杯羹。

选出优先处理项目

当然,香港必须在上述瀚海无边的机遇中选出适合香港及应优先处理的主要领域及项目。港府在这方面可提供平台收集信息,并推动交流。为此,应举办多层次多元化的活动,包括社会咨询、听证会、学术会议、顾问报告和与各类商会、团体协商等,务求广开言路,广集思路。在探索机遇时,则应把沿线国家分成两大类︰一是香港交往较多较为熟悉的地区,如东南亚及西欧等,二是香港较陌生或鲜有交往的发展中地区,如中亚西亚南亚及中东欧等。由此可找出香港参与建设的定位,原则是务求扬长避短。香港与第一类地区早有交往,熟悉情况,故风险较低,但竞争也较激烈。与第二类地区交往风险较高,必须审慎从事,但优势较大,回报也较丰。港府在支持港人港企参与时,也须在策略性质上有根本的分别。第一类因风险较低,港府只须协助收集信息,具体行动应由企业自决。第二类风险较高,港府应在当地政策环境及市场调查上多予支持,并给予初步的主权风险评估,和更积极地与当地政府及商会协调,以便给予港商更多保障。

采用创新概念及模式

最后,在策略导向上,张德江在论坛的讲话中已提出了至少三项可供参考︰打造综合服务平台、融资平台和推动人文交流等。香港的优势目前集中在金融及专业服务上,这些方面的参与自应成为首选。综合平台应把相关的服务都包含在内,使之成为配套作一站式或套餐式的提供,并由此产生协同效应,而进一步强化香港的优势,对客户也更具吸引力和可更易获得其信心。常听到内地及台湾商界抱团出海的事例,而香港商界则多各自为战。或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港商应考虑改变一下了。在一些风险较高的发展中地区,更应考虑官商合作,商会牵头设立综合服务产业园区,让港商能相对集中起来,从而有利保安及与当地政商各界协调。在「一带一路」机遇前,本港上下各方,都应有创新的概念及模式。

(文章来源:香港商报)